什么是好的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22-09-14

来源:东北新闻网

已被浏览:277

分享到:

当今社会,科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智能手机、移动网络、地铁、摩天大楼、高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经意间改变思维方式,而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汽车、高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又会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国也高度重视科技教育,2006年国家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之后,提出了要将科技与创新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在学校实施科技与创新教育,什么才是好的科技与创新教育?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以下简称忠州中学)以扎实的办学实践做了很好的回答。

科技与创新教育应以道德人文教育为根基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科技与创新教育,然而真正在学校尤其是中学落实,却是相当困难的。“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忠州中学校长陈世廷说,“中学都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学校的升学率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问题,哪所学校都不敢掉以轻心。”

陈世廷认为,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创新教育的任务旨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打下广泛、深厚的基础,这是学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有教育使命感和教育良知的教育者都会全力以赴,在升学率与教育责任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完成和谐统一。

忠州中学根据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提出了“立德树人”的创新教育思想,即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加强人格品质的道德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

一个真实的故事足以说明科技与创新教育必须以道德人文教育为根基——

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

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这封信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用真实的历史告诫教育者: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道德在指引着它的方向。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写给5000年后的人们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是因为,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相比,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好的创新教育要能够同时提升“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忠州中学在重视创新教育的同时,也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了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在商业与科技主宰一切的时代,人的生存价值、生命意义极容易迷失。忠州中学的创新教育对此非常清醒,保持警惕,他们让学生明白:在科技与创造面前,我们需要保有“人”的善良本性,不能丧失基本的是非观念与“感受情感”的能力,否则,我们也就成为了高智能的机器。

科技与创新教育需要与课程教学相融合

忠州中学推进科技与创新教育把重心放到了建构校本课程上,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

学校考虑到科技与创新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有紧密联系和显著的互补性,就把它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实施了校本化课程建设战略:

一是开发完善《初、高中创新教育》校本教材,向学生传授创造技能技法、创新思维训练和小发明、小制作的创造,形成课本外的科学普及类读本;二是开发了以《科技易发明》为基础科技知识校本课程,融入应用研究类、科技竞赛类、活动实验类、创新发明类的内容;三是开发与学生日常生活、活动有关的创新教育生活化的校本课程。

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教育领导小组,由陈世廷校长亲自牵头、科技创新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科技创新课,每周一节。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大力渗透科技与创新教育。学校通过择优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开发了适合学生需求和中小学衔接的STEM课程体系(STEM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等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素养。

比如,语文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忠州中学在教学中加大了科技文的阅读比重,渗透科技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历史学科中,教师也有意识穿插一些重大的科技创造故事、推进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故事等,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激励他们放飞想象力,点燃他们为推动人类进步而学习的热情。

物理学是研究和探索客观物质世界的奥秘和规律的学科,揭示宇宙中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物理实验不仅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忠州中学就特别重视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而且注意发现一些真正对科学有钻研兴趣、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物理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在化学教学中,学校利用化学实验室深入研究化学知识,把化学类知识带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在生物教学中,忠州中学将生活当中的很多实例融入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对具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成为小发明家。

科技与创新教育要有丰富的活动与展示平台

陈世廷说,实践体验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丰富的活动载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忠州中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条件出发,在班队活动中渗透科技与创新教育,如举办“与科学家交朋友”读书会、演讲比赛、科学知识竞赛、“科学家故事”手抄报比赛、科学小实验演示会、科技信息交流会、科学之谜讨论会;每年举办科技节,集中展示学生科技创造成果,表彰和奖励优秀学生,把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情报以各种有趣的方式传播给学生;每月组织一场科普知识讲座,除本校科技辅导员、也特邀校外辅导员作讲座,中科院“两弹一星”专家黄吉虎教授、重庆市发明协会、科协等众多专家也受邀到校做科技创新和创客教育讲座。

在学校层面,配置了高标准物理、化学、生物等“六大”功能室,建设了各类创新实验室和创客实践室,高配置的计算机设施、科技创新工作室、机器人活动室、机器人实验室、劳技活动室、科技创新活动室、通用技术室、地理馆、班班通、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等设备,还购买了创客教育器材、机器人器材等功能性设备,购买教育资源网、第二教育网、中华资源库、高考资源网、淘校网等网站学习资源。

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或者全国科技创新类竞赛活动,如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未来科学素养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NOC技术发明、科学素养大赛、小实验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重庆市科技模型大赛、航空航天航海、车辆、建筑模型、环保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新成果、学习交流科技创新教育先进经验。仅2016年,获全国未来科学家发明奖金奖6人,银奖5人;获全国NOC技术发明二等奖9项;获全国宋庆龄发明奖铜奖1项;获全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2项;获重庆市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重庆市科学素养大赛一等奖9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6人;获重庆市小实验家一等奖1人,三等奖3人;获全国实用新型专利80余项,另有40项已授权,110余项专利正在审批中……据了解,该校,2011年,学生杨威发明的电子点击器,填补了残疾人用电脑困难的空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学生杨威被重庆市领导接见并获得重庆市第五届科技创新市长奖;2013年学校还获得重庆市科技创新培育奖,获得重庆市首批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2009-2010年我校彭洋、文雯因创新成绩突出,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庆市万分之一优秀学生,在重庆市属于首例,忠县2013、2014年连续获县长奖,学校获忠县首届科技培育奖。2015年5月获得全国第十一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科技创新基地,2015年11月被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和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之中委员会授予“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称号,2015年12月获得全国“首届未来科学家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奖,2016年被市宣传部门、市教育部门、科技部门授予“科学素养”优秀组织单位,2015年,陈世廷被重庆市宋庆龄发明奖组委会授予创新型校长称号。

谈到科技与创新教育,陈世廷说,最渴望的是能有一个更有利的环境,能将学校、教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引导出来,彻底改变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建立适合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教育评价制度。

本站所有内容未注明“来源”均来源互联网,若内容侵犯您商业秘密、著作权、人身权等,请申诉提交反馈,也可以根据平台页脚处联系方式与网站客服联系,以便我们为你删除等处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