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转向

发布时间:2022-09-15

来源:民办教育

已被浏览:283

分享到:

当前,课程已经由文化的工具向文化的主体转变,课程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内核。作为一所以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名字冠名的普通高中,茅盾中学承担着培育有个性、可持续成长学生的重任,并将“培育弥满着生命力的人”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学校也确立了课程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涵养具有人格魅力的人、锻造具有学习张力的人、激发具有青春活力的人、铸就具有未来潜力的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四力”课程为中心,以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为构成要素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格局,实现茅盾中学课程体系校本化。

一、 校园文化积淀深厚

茅盾中学校园内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学校以申报省特色示范学校为契机,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和特色。在课程文化建设上,注重与新课程方向、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相结合,与学校现实的学生实际相结合,明确了“以生为本,全面融合,分层设计,自主选择”的课程理念,构建了“人格魅力课程群”、 “学习张力课程群”、“青春活力课程群”、 “未来潜力课程群”四力课程群。同时,结合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构建了“茅盾文化课程”特色文化群、“地理学科课程”特色学科群、“多元文化课程”特色课程群,以此培育学生自强、自主、自信、自立 “四自”素养。

自2012年起,学校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明确了“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地成长”的办学宗旨,自觉推进的课程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五大环节入手,做出了全方位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

近两年,茅盾中学在创建省学校特色的过程中,以学校课程建设为龙头,统领环境、德育、教学、文化等各方面的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思路清晰、目标多元、层次多样、必修选修互补融合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独具“茅盾校园特色”的课程文化雏形。

二、课程文化建设目标明确

以“培育‘弥满着生命力’的人”为主题,进一步打造“一人二源三层四力”课程体系,着力完善四力课程的内涵。在高一年级全面铺开必修课的分层走班教学,运用汲取已积累的“高效课堂”经验和教训,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同时,进一步着力于学校特色课程文化的建设,突出“茅盾文化”文化特色课程群、“地理学科”学科特色课程群、“多元文化”理念特色课程群,形成了具有“茅盾校园特色”的课程文化体系。

三、课程文化建设内容丰富

1.人格魅力课程群建设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自我上进心、荣誉感和拼搏意识,以学习上的成功教育、挫折教育,双向锻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坚强意志。

借助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通过社团活动、选修课程,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

2.学习张力课程群建设

构建 “两课三类”课程系统。开足必修课,开齐选修课,将必修课程中的探究类和基础类部分课程纳入选修系列,将高校职业类的课程充实到选修系列,将茅盾文化课程列入校本必修,逐步实现必修与选修的融合、学考与高考的分类、全面与特色的共设,为学生提供了足以选择的个性化课程。

3.青春活力课程群建设

“精神长春”教育。特设独具特色的茅盾校园宣誓签名仪式,宣誓签名地点在茅盾塑像前,时间为入学时、成人时、高考前,宣誓的主题分别是:高一立志教育,高二责任教育,高三拼搏教育。

“文化长青”教育。以每年一度的茅盾文化节为主线,延及拾贝读书节、阳光体育节等,让茅盾文化滋养学生的性灵。

“活动常新”教育。用活动承载教育,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如全员性的远足拉练、瞻仰陵园等活动每年一次的要求不变,组织内容常有更新;个性化的社团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跆拳道社、街舞社等新社团鼓励发展,逐渐成型。

4.未来潜力课程群建设

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先导,以职业技能类课程为主体,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开设面向各行各业的选修课程。同时在德育课、必修课等领域融入相关职业知识,在普教内容中融入一定的职业教育内容。

5.茅盾文化特色课程群建设

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以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命名的普通高中,带动学生研读茅盾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既理所应当,又得天独厚。通过茅盾文化课程群建设,让茅盾文化走进校园,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培养起对母校更加深厚的感情,真正激发起实现“中国梦”的热情和责任感。

第一个层次是“认识茅盾”。多角度进行茅盾作品的研读学习,力求引领学生直观地了解茅盾、认识茅盾,充分发掘茅盾所创造的文学文化财富。

第二个层次是“品味茅盾”。借助深度阅读,进一步探究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认识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个层次是“践行茅盾”。引领学生认识茅盾所处的时代,领略“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新文化的发展风貌。创办文学杂志(编辑)、建立文学社团(文学创作)、建立茅盾戏剧社(课本剧、影视剧小创作)等。

6.地理学科特色课程群建设

茅盾中学地理学科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基础,贯穿或渗透于选修课程的始终;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延伸,起到内容拓展作用。地理学科课程体系将以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和师本化研修为基础,构建“五系列、四目标、三层次”的“5+4+3”选修课程体系。

7.多元文化特色课程群建设

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浙江省和加拿大BC省两地高中必修课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开拓国际视野。中方必修课:浙江省教育厅规定的必修课程。外方必修课:《英语》、《数学》、《加拿大》、《科学》。加方物理、加方化学、加方生物、加方地质学、加方英语戏剧欣赏和表演、加方交流、加方微积分等。

拓展课程:结合加拿大课程的小班化,实行走班制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多方兴趣,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形成“一人二源三层四力”体系文化。即: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资源,构建基础层、拓展层、探究层课程体系,完善“四力”课程的内涵。形成三大校本课程群:茅盾文化课程群、地理基地课程群、多元文化课程群。形成教学行为文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课程文化决定了学校文化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各教育主体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任务:校长为引领者,教师是开发者、管理者和实践者,学生则是课程文化成果的体现者。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希望通过此次课程文化建设行动,进一步推动课程文化建设,全面实现其育人价值,达到文化自觉的教育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未注明“来源”均来源互联网,若内容侵犯您商业秘密、著作权、人身权等,请申诉提交反馈,也可以根据平台页脚处联系方式与网站客服联系,以便我们为你删除等处理。
返回